-
绥宁湘商产业园建设提速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绥宁县通过强化财政支持、优化基础设施、加速项目落地等举措,大力推进湘商产业园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园区招商引资势头强劲,多家企业签约入驻,基础设施配套日趋完善,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财政精准施策保障项目推进 绥宁县财政局建立专项工作机制,优先保障湘商产业园资金需求,累计拨付专项资金超亿元,覆盖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及标准化厂房建设等领域。通过简化评审流程、专人专班督导等措施,确保资金高效使用,其中慧康标准化厂房等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 二、规划引领土地集约化开发 园区完成建设规划调整及环境评价等基础工作,土地报批面积达324亩,同步推进1075亩征用土地的勘界登记。通过科学布局产业功能区,提升土地利用率,110千伏变电站、日供水1500吨水厂等工程陆续竣工,路网管网实现全域开工。 三、标准化厂房建设提速增效 2015年园区计划新建标准化厂房7万平方米,目前1.5万平方米主体结构封顶,2万平方米将于年底试运营。采用"预招商+定制建设"模式,吸引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集聚,为企业提供"拎包入住"式服务。 四、招商引资形成产业链效应 北京神龙金康、广东双忠环保等企业已正式签约,海螺水泥等龙头项目进入深度洽谈。园区聚焦环保科技、农产品深加工等方向,通过政策配套、要素保障等措施加速项目落地,预计投产后年产值可达数亿元。 五、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升级 绥宁县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从项目审批、施工许可到投产运营提供全周期服务。下一步将重点完善物流仓储、人才公寓等配套,打造湘西南地区产业转移示范平台。
2025-08-28
-
武冈六项目入选湖南重大项目 赋能区域发展
武冈市六个重点项目成功入选湖南省年度重大项目名单,涵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民生及生态环保等关键领域。此次入选不仅是对武冈发展潜力的认可,更为当地招商引资注入新动能,将有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区域联通新格局 武冈机场作为此次入选的基础设施代表项目,是武冈完善立体交通网络、提升区位优势的核心工程。项目聚焦航空运输功能完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标准机场跑道、现代化航站楼及配套的空管、通信、气象、消防救援等设施。2017年竣工通航后,该机场成为湘西南地区重要的民用航空枢纽,有效填补了区域航空运输空白。机场的投用不仅缩短了武冈与国内主要城市的时空距离,方便群众出行,更吸引了外来投资与旅游资源集聚,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高效便捷的空中通道。作为湖南省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冈机场的建设运营对促进湘西南地区与省内其他区域及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二、产业发展项目: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 在产业发展领域,三个项目的集中入选凸显了武冈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的积极探索。百威英博(武冈)啤酒生产线及湘西南啤酒城项目,依托当地及周边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打造集啤酒酿造、技术研发、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产业园区。项目引入国际先进生产工艺,建设标准化生产车间、原料仓储中心及啤酒文化展示区,通过规模化生产和品牌效应,带动大麦、水稻等农产品种植加工,形成“生产+加工+服务”的全产业链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商都物流园与湘西南商贸物流中心项目则聚焦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定位为湘西南地区综合性物流枢纽。项目规划建设高标准仓储设施、多式联运中转场地及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整合公路、铁路等运输资源,实现物流信息共享和高效配送。建成后,将有效降低区域物流成本,提升商贸流通效率,吸引各类物流企业、商贸主体入驻,逐步形成辐射湘桂黔边区的物流网络,为武冈及周边地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圈提供物流支撑。 三、社会民生保障:织密民生福祉新网络 文坪独立工矿区避险安置项目的实施,体现了武冈对特殊区域群众生活保障的高度关注。该项目针对文坪独立工矿区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通过科学选址规划,建设安全宜居的安置住房,并配套建设幼儿园、小学、社区卫生服务站、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注重保障群众后续生活质量,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等方式,为安置居民提供就业岗位,确保“搬迁一户、稳定一户”。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工矿区群众的安全居住问题,更通过完善公共服务和促进就业,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是武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 四、生态环保工程:擦亮绿色发展新底色 武冈市赧水河水利综合治理工程项目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导,对赧水河城区段及主要支流开展系统治理。项目重点推进河道清淤疏浚、生态护岸建设、污水截流处理及沿岸植被恢复,通过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改善河道行洪能力,提升流域水质,修复水生态系统。同时,结合城市规划打造滨水绿道、休闲广场等公共空间,将赧水河沿岸建设成为集生态防护、市民休闲、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绿色走廊。项目的实施,既保障了流域防洪安全,又改善了人居环境,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为武冈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项目协同效应: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 此次六个项目的集中入选,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形成了相互支撑、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基础设施的完善为产业发展提供硬件支撑,产业项目的落地为民生改善提供经济基础,生态环保工程则为可持续发展筑牢屏障。武冈机场的通航加速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聚,为产业项目吸引人才和资源创造条件;产业项目的发展带来就业岗位,反哺民生项目的实施成效;生态环境的改善则提升了城市吸引力,进一步促进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这种多领域协同发展的模式,正是武冈落实湖南省“313”重点投资计划的生动体现,将推动区域发展从“单点突破”迈向“整体提升”。 六、战略意义深远: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武冈六个项目入选湖南省年度重大项目,是省级层面对武冈发展定位和潜力的认可,更是武冈融入全省发展大局的重要契机。作为湘西南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武冈通过这批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改善民生福祉、提升生态品质,逐步构建起“交通便捷、产业兴旺、民生幸福、生态优美”的发展新格局。未来,随着项目效益的持续释放,武冈将在湖南省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武冈力量”。
2025-08-28
-
武冈市打造现代化物流枢纽助力区域产业升级
湖南省武冈市近期通过招商引资引入重点绿地投资项目,计划投资2128万美元建设综合性物流产业园。该项目将整合货运信息处理、仓储配送、商业服务等功能,总建筑面积达15.9万平方米,旨在提升区域产业链配套能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一、项目规划与功能定位 武冈物流园采用独资模式开发,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智能化仓储中心、货运交易大楼、物流信息平台及配套服务设施。园区设计融入绿色建筑理念,规划专用道路网络与生态绿化带,同步配备停车场、宾馆等基础设施,形成集运输、仓储、交易、住宿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 二、区位优势与产业协同 项目选址武冈市交通枢纽地带,毗邻多条省级干线公路,可快速衔接周边工业集群。通过建设标准化仓储空间和数字化配载系统,园区将重点服务本地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供应链需求,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约20%。 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建成后预计年处理货物量超300万吨,直接创造就业岗位800个,间接带动运输、维修等关联行业发展。分析表明,该项目可提升武冈市物流业效率35%以上,助力邵阳地区构建"湘西南物流走廊"。 四、可持续发展特征 园区采用光伏发电与雨水回收系统,建筑能耗较传统仓库降低40%。规划预留冷链物流扩展区,未来可适应生鲜电商等新兴业态需求。目前项目已完成地质勘测与环评审批,主体工程将于年内启动。 五、政策支持与区域影响 该项目纳入湖南省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库,享受土地出让与税收优惠政策。专家评估认为,武冈物流园建成后将强化区域辐射能力,推动形成"长沙-邵阳-怀化"物流黄金通道,优化全省产业布局。
2025-08-28
-
新宁湘商产业园招商火爆 标准厂房供不应求
在湖南省新宁县大力推进招商引资的背景下,湘商产业园区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和完善的配套设施,吸引了众多企业争相入驻。园区采取多元化的开发模式,高标准推进建设,短时间内便实现厂房供不应求的局面,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一、区位优势与政策支持双重驱动 新宁县湘商产业园区地处湘西南核心地带,交通网络发达,可快速对接周边经济圈。同时,湖南省及邵阳市将园区纳入重点发展项目,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为入驻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二、高标准建设提升园区竞争力 园区按照现代化产业基地要求,统一规划建设标准化厂房及配套设施,确保企业“拎包入住”。电力、供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部分区域还配备了智能化管理系统,大幅降低了企业的初期投入成本。 三、多元化招商模式成效显著 通过“边建设边招商”的创新策略,园区在施工阶段即与意向企业展开对接。招商团队重点对接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的产业转移项目,并针对食品加工、轻工制造等本地优势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实现项目快速落地。 四、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目前入驻企业涵盖电子元件、农产品深加工、新型建材等多个领域,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应逐渐形成。部分先期入驻企业已投入生产,带动当地就业超千个岗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五、后续扩容计划提上日程 面对持续增长的入驻需求,新宁县已启动园区二期规划论证工作,拟新增建设用地并优化功能分区。相关部门正加快审批流程,确保后续项目如期推进,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08-28
-
湘中制药邵阳经开区原料药基地扩建项目启动
湖南省邵阳市经开区近期启动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湘中制药原料药生产基地异地扩建工程正式落地。该项目以合资合作模式推进,总投资额1600万美元,旨在提升丙戊酸系列产品产能,同步优化研发与市场布局,助力区域医药产业升级。 一、项目核心聚焦原料药产能提升 湘中制药现有丙戊酸系列产品年产能为100吨,新基地将异地扩建至600吨规模。此次搬迁扩建基于现有技术积累,选址邵阳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符合当地产业规划导向。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国内抗癫痫类原料药供应紧张局面。 二、资金配置覆盖全产业链环节 除主体工程建设外,项目资金将分三部分使用:30%用于补充生产流动资金,保障扩建后运营稳定性;25%投入新药研发管线,重点开发中枢神经系统类创新药物;剩余45%用于建立专业化营销网络,拓展国际市场认证体系。 三、技术升级符合绿色生产标准 新生产基地采用模块化厂房设计,引入连续流反应等绿色合成技术。据公开环评文件显示,项目废水处理系统升级后回用率可达80%,单位产品能耗较现有生产线下降18%,达到原料药行业清洁生产二级标准。 四、区域协同效应逐步显现 邵阳市近年将生物医药列为五大千亿产业之一,经开区已聚集7家规上药企。湘中制药扩建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带动上游化工材料、下游制剂配套企业形成集群效应,年新增产值超5亿元。目前项目已完成土地平整,主体工程计划年内封顶。
2025-08-28
-
北塔公园绿地项目启动 打造临江文旅新地标
作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北塔公园近日正式启动建设。该项目采用合资合作模式,总投资额420万美元,规划面积15.3公顷,将融合教育、文化、休闲功能,构建六大主题功能区与九大特色景观,成为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载体。 一、项目规划凸显生态与人文融合 北塔公园位于临江市滨江带,设计以"山水城林"为理念,通过分级绿化系统串联各功能区。入口广场区设置立体花坛与光影喷泉;核心文化区保留历史建筑构件,结合现代展陈技术呈现地域文化;儿童活动区引入无动力设施与自然教育课堂;滨江休闲区打造亲水平台与观景长廊。 二、九大景点承载多元文化内涵 "铁庆长风"景点通过工业遗产雕塑群展现城市发展史;"涵远知春"园林采用传统造园手法,种植逾百种本土植物;"古颐铭志"区域修复清代碑刻遗迹,配套AR互动解说系统;"莲池清韵"湿地公园兼具水质净化与生态科普功能。夜间灯光工程将联动各景点形成光影景观带。 三、政企协作创新投资运营模式 临江市政府通过土地作价入股方式参与建设,社会资本方负责设施建设与后期运营。双方约定前五年收益用于公园维护升级,后期按比例分成。项目配套建设智慧管理系统,实现能耗监测、人流量预警等数字化管理。 四、综合效益评估与区域联动 专业机构预测,项目建成后年接待游客量可达50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文创产业集聚发展。公园西侧预留地块计划引入社会资本建设文创产业园,与现有滨江商业体形成文旅联动效应。临江市已将该项目纳入年度重点工程清单,相关配套道路改造工程同步实施。 目前,项目已完成地质勘测与方案评审,施工团队正进行场地平整工作。建成后的北塔公园将成为集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城市会客厅,进一步优化临江市投资环境与宜居指数。
2025-08-27
-
洞口县经开区打造红薯精粉全产业链招商项目
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升级,洞口县经开区通过招商引资启动特色红薯精粉开发加工项目,计划以合资或合作方式引入社会资本,构建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项目聚焦红薯品种改良与精深加工,旨在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区域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项目定位与产业基础 洞口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土壤适宜红薯种植,传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2021年当地农业部门推广高淀粉品种,单产提升显著。经开区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集聚优势,配套冷链物流设施完善,为红薯精粉加工提供产业协同条件。 二、核心建设内容 项目规划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广订单农业。加工端将新建淀粉提取生产线,采用离心分离技术提升纯度;同步建设粉丝加工车间,实现副产品综合利用。配套工程包括污水处理系统和智能仓储设施,确保环保与品质双达标。 三、市场前景分析 红薯淀粉在食品、医药等领域需求年均增长,2022年国内市场规模已突破百亿元。洞口县红薯淀粉因黏度高、杂质少,在华南市场具有口碑优势。项目投产后可填补周边区域精加工产能缺口,辐射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市场。 四、政策支持与效益预期 项目纳入县域特色农业扶持清单,享受土地流转补贴与税收减免。经测算,达产后年消耗原料红薯可实现种植户亩均增收,同时创造百余个就业岗位。精淀粉产品将通过绿色认证,助力打造地理标志品牌。 五、投资合作方向 优先引进具备农产品深加工经验的投资方,重点合作领域包括:种植技术研发、生产线自动化改造、冷链仓储建设等。经开区提供"一站式"审批服务,保障项目落地效率。目前已完成地块平整与电网改造前期工作。
2025-08-27
-
洞口县水东乡打造肉牛全产业链招商引资项目
洞口县水东乡依托当地农业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推动肉牛养殖加工全产业链发展。项目以合资、合作模式吸引投资,计划扩大现有养牛基地规模,开发万亩草场资源,并建设精深加工生产线,形成“公司+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助力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 一、项目背景与区位优势 洞口县位于农业资源富集区域,水东乡拥有天然草场与畜牧养殖传统。高坡金牛农产品公司现有养牛场为基础,具备规模化扩产条件。当地气候适宜牧草种植,政策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为项目落地提供保障。 二、核心建设内容 1. 养殖规模升级:改造现有牛舍设施,引进优质种牛,年出栏量预计提升至5000头; 2. 草场资源开发:整合1万亩天然草场,配套建设高产人工饲草基地,实现种养循环; 3. 加工产业链延伸:新建屠宰分割、冷链物流及肉制品深加工车间,产品涵盖鲜肉与预制食品; 4. 联农机制构建:通过订单收购、技术培训等方式带动周边农户参与养殖,预计吸纳200户合作。 三、投资模式与效益分析 项目总投资160万美元,采用合资或合作方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设备采购及技术引进。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200万元,直接创造就业岗位150个,间接拉动饲料种植、运输等关联产业发展。 四、政策与市场前景 洞口县将该项目纳入重点农业产业化清单,享受土地流转、税收减免等扶持。国内牛肉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精深加工产品市场潜力显著,项目投产后可辐射周边城市及长三角地区。 五、可持续发展规划 项目采用生态养殖技术,推行粪污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未来计划申报绿色食品认证,打造区域性肉牛品牌,形成“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
2025-08-27
-
邵东经开区打造现代中药产业链招商引资新标杆
邵东经济开发区通过招商引资推动现代中药高技术产业链建设,以龙头企业带动骨干企业协同发展,构建从种植到销售的标准化产业体系。项目聚焦金银花、玉竹等特色药材深加工,引入合资模式提升技术能级,为区域大健康产业注入新动能。 一、产业基础与项目规划 邵东市依托廉桥中药材市场传统优势,整合湘中制药等企业资源,形成以生物医药为核心的高技术产业集群。2023年启动的绿地投资项目重点建设智能化生产基地,通过合资引进国际先进提取工艺,提升玉竹多糖等有效成分的产业化水平。 二、技术创新与标准体系建设 项目联合科研机构开发药材基因组培技术,在流泽镇建立金银花GAP认证基地。长城生物采用超临界CO₂萃取设备,使红豆杉紫杉醇提取效率提升30%。松龄堂中药饮片生产线通过欧盟GMP认证,推动邵东药材进入国际供应链。 三、三产融合与市场拓展 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在斫曹乡建成5000亩标准化种植示范区。玉新药业开发的药食同源产品线,年加工鲜玉竹超2万吨。廉桥医药数字化交易平台实现全国药材价格指数实时发布,2024年交易额突破80亿元。 四、政策支持与可持续发展 邵阳市出台专项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研发补贴,经开区配套建设质检中心和冷链物流园。项目严格遵循生态保护红线,采用循环水处理系统实现废水零排放,获评省级绿色制造示范单位。目前产业链已带动周边12个乡镇就业超1.2万人。
2025-08-26
-
邵阳市打造20万亩高产油茶基地助力乡村振兴
邵阳市通过招商引资引入3200万美元合资项目,全面推进20万亩高产油茶产业基地建设,涵盖新造、改造及垦复林地,并配套种苗培育体系。项目覆盖邵阳县、新邵县等7个区县,旨在推动农林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绿色发展。 一、项目规划与区域布局 项目总投资3200万美元,采取合资模式,重点建设高产油茶基地20万亩,包括新造林3万亩、更新改造8万亩、垦复9万亩,同步建设60亩种苗基地。基地分布以邵阳县为核心,辐射新邵县、邵东县等周边区域,形成规模化种植网络。 二、技术支撑与产业升级 项目引入现代农林技术,通过品种改良和科学管护提升油茶产量。更新改造部分将淘汰低产老林,替换为高产新品种;垦复工程则针对现有林地进行生态修整,恢复土壤肥力。种苗基地为全域提供优质苗木,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油茶产业兼具经济与生态价值,预计盛产期年产值可达数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带动加工、物流等配套产业发展,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同时,油茶林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可优化区域生态环境,契合碳中和目标。 四、政策支持与实施保障 地方政府将整合农业补贴与土地政策,简化审批流程,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纳入省级乡村振兴重点项目,由专业团队监督实施,确保资金使用与建设进度符合规划要求。 目前,各区县已启动土地整理与苗木准备工作,部分区域完成试点种植。该项目的实施将为邵阳市农林产业转型提供示范,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2025-08-26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