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阳隆中魏源故居文旅开发项目启动招商引资
邵阳市隆回县近日启动魏源故居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计划通过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该项目以历史名人文化为核心,整合周边自然景观资源,打造集文化体验、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示范区,预计总投资160万美元。 一、项目规划以魏源故居保护性开发为基础,系统修缮现存建筑群,并规划建设两处主题场馆。其中"魏源生平陈列馆"将系统展示其学术成就与历史贡献,"魏源寝宫"则还原历史生活场景。同步推进文献整理工作,编撰涵盖人物生平、学术思想及历史影响的专题资料。 二、文化资源整合包含三大重点:修复魏光焘故居建筑群,重现历史风貌;系统性恢复金潭二十四景中的标志性景观,如狮象把水口等地质奇观;重建兴隆八景中的特色景点,结合生态修复工程形成连贯的游览线路。 三、配套建设方面规划明清风格饮食文化街区,选址隆中区域,参照历史文献复原传统建筑形制,引入地方非遗美食工艺。该区域将作为文旅综合体的服务中枢,提供餐饮、休憩、文创展销等复合功能。 四、项目运营采用市场化机制,开放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投资模式。重点开发文化研学、红色旅游、生态康养等业态,配套建设智慧导览系统与无障碍设施,确保达到国家3A级景区标准。隆回县相关部门表示,该项目已纳入地方文旅发展专项规划,建成后将有效带动周边村镇的产业升级。
2025-08-28
-
邵阳市宝庆东路瑞阳广场打造产城融合新标杆
作为邵阳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瑞阳广场绿地投资工程通过政企合作模式,以3200万美元总投资撬动50亩城市更新,构建住宅、商业、高端服务三期联动开发体系,成为推动区域产城融合的示范性项目。 一、项目规划契合城市发展战略 瑞阳广场选址宝庆东路核心地段,其三期开发方案与邵阳市"东拓西联"空间布局深度绑定。首期住宅区聚焦刚需市场,二期规划体验式商业综合体,三期高端商住区将引入星级酒店与智慧办公空间。这种阶梯式开发既满足片区功能升级需求,又避免同质化竞争。 二、绿色建筑标准贯穿全周期 项目采用国家绿色建筑二星级认证标准,住宅区配置垂直绿化系统,商业区安装光伏发电装置。据公开资料显示,项目容积率控制在2.8以下,绿地率达35%,较同类项目节能率提升20%,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产业导入带动就业增长 商业板块已预留30%面积用于首店经济,三期拟引进跨国企业区域总部。邵阳市发改部门预测,项目全面建成后可提供逾2000个就业岗位,年税收贡献超8000万元,有效激活片区经济活力。 四、基建配套同步升级 为配合项目开发,宝庆东路已启动道路拓宽工程,规划新增两条公交专线。周边将建设3万平方米地下智能停车场,教育配套方面预留了九年一贯制学校用地,形成15分钟便民生活圈。 五、风险管控机制完善 项目创新采用"双账户"资金监管模式,工程进度与拨款节点严格挂钩。合作方均需缴纳15%的履约保证金,第三方机构每月发布建设评估报告,确保3200万美元投资安全高效使用。 目前,项目一期已完成地基工程,二期商业体正在进行钢结构吊装。整个工程预计三年内全面竣工,届时将成为邵阳市产城融合发展的新地标。
2025-08-28
-
武冈市打造现代化物流枢纽助力区域产业升级
湖南省武冈市近期通过招商引资引入重点绿地投资项目,计划投资2128万美元建设综合性物流产业园。该项目将整合货运信息处理、仓储配送、商业服务等功能,总建筑面积达15.9万平方米,旨在提升区域产业链配套能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一、项目规划与功能定位 武冈物流园采用独资模式开发,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智能化仓储中心、货运交易大楼、物流信息平台及配套服务设施。园区设计融入绿色建筑理念,规划专用道路网络与生态绿化带,同步配备停车场、宾馆等基础设施,形成集运输、仓储、交易、住宿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 二、区位优势与产业协同 项目选址武冈市交通枢纽地带,毗邻多条省级干线公路,可快速衔接周边工业集群。通过建设标准化仓储空间和数字化配载系统,园区将重点服务本地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供应链需求,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约20%。 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建成后预计年处理货物量超300万吨,直接创造就业岗位800个,间接带动运输、维修等关联行业发展。分析表明,该项目可提升武冈市物流业效率35%以上,助力邵阳地区构建"湘西南物流走廊"。 四、可持续发展特征 园区采用光伏发电与雨水回收系统,建筑能耗较传统仓库降低40%。规划预留冷链物流扩展区,未来可适应生鲜电商等新兴业态需求。目前项目已完成地质勘测与环评审批,主体工程将于年内启动。 五、政策支持与区域影响 该项目纳入湖南省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库,享受土地出让与税收优惠政策。专家评估认为,武冈物流园建成后将强化区域辐射能力,推动形成"长沙-邵阳-怀化"物流黄金通道,优化全省产业布局。
2025-08-28
-
新宁湘商产业园招商火爆 标准厂房供不应求
在湖南省新宁县大力推进招商引资的背景下,湘商产业园区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和完善的配套设施,吸引了众多企业争相入驻。园区采取多元化的开发模式,高标准推进建设,短时间内便实现厂房供不应求的局面,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 一、区位优势与政策支持双重驱动 新宁县湘商产业园区地处湘西南核心地带,交通网络发达,可快速对接周边经济圈。同时,湖南省及邵阳市将园区纳入重点发展项目,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为入驻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二、高标准建设提升园区竞争力 园区按照现代化产业基地要求,统一规划建设标准化厂房及配套设施,确保企业“拎包入住”。电力、供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部分区域还配备了智能化管理系统,大幅降低了企业的初期投入成本。 三、多元化招商模式成效显著 通过“边建设边招商”的创新策略,园区在施工阶段即与意向企业展开对接。招商团队重点对接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的产业转移项目,并针对食品加工、轻工制造等本地优势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实现项目快速落地。 四、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目前入驻企业涵盖电子元件、农产品深加工、新型建材等多个领域,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应逐渐形成。部分先期入驻企业已投入生产,带动当地就业超千个岗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五、后续扩容计划提上日程 面对持续增长的入驻需求,新宁县已启动园区二期规划论证工作,拟新增建设用地并优化功能分区。相关部门正加快审批流程,确保后续项目如期推进,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08-28
-
湘中制药邵阳经开区原料药基地扩建项目启动
湖南省邵阳市经开区近期启动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湘中制药原料药生产基地异地扩建工程正式落地。该项目以合资合作模式推进,总投资额1600万美元,旨在提升丙戊酸系列产品产能,同步优化研发与市场布局,助力区域医药产业升级。 一、项目核心聚焦原料药产能提升 湘中制药现有丙戊酸系列产品年产能为100吨,新基地将异地扩建至600吨规模。此次搬迁扩建基于现有技术积累,选址邵阳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符合当地产业规划导向。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国内抗癫痫类原料药供应紧张局面。 二、资金配置覆盖全产业链环节 除主体工程建设外,项目资金将分三部分使用:30%用于补充生产流动资金,保障扩建后运营稳定性;25%投入新药研发管线,重点开发中枢神经系统类创新药物;剩余45%用于建立专业化营销网络,拓展国际市场认证体系。 三、技术升级符合绿色生产标准 新生产基地采用模块化厂房设计,引入连续流反应等绿色合成技术。据公开环评文件显示,项目废水处理系统升级后回用率可达80%,单位产品能耗较现有生产线下降18%,达到原料药行业清洁生产二级标准。 四、区域协同效应逐步显现 邵阳市近年将生物医药列为五大千亿产业之一,经开区已聚集7家规上药企。湘中制药扩建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带动上游化工材料、下游制剂配套企业形成集群效应,年新增产值超5亿元。目前项目已完成土地平整,主体工程计划年内封顶。
2025-08-28
-
邵东县打造五星级宾馆项目助力区域文旅升级
邵东县近期启动了一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计划建设集会议培训、休闲度假、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五星级宾馆。该项目总投资额达4800万美元,占地面积120亩,将进一步提升当地文旅产业水平,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项目规划与定位 该项目位于邵东县核心区域,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设计包含标准客房、豪华客房以及多功能会议室。配套设施涵盖中西餐厅、酒吧、健身房、保龄球馆和室内游泳池,旨在打造综合性高端服务场所。项目建成后,将填补邵东县高端酒店市场空白,满足商务会议与休闲旅游双重需求。 二、产业融合与区域发展 作为绿地投资重点项目,该项目通过独资、合资或合作模式推进,属于教育、卫生、文体、娱乐多行业交叉领域。分析显示,五星级宾馆的落地将带动周边餐饮、交通、零售等产业链升级,预计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并促进邵东县第三产业产值增长。 三、设计与功能亮点 建筑设计采用现代风格,客房区与公共区域实现动静分离。大中小型会议室可承接不同规模商务活动,休闲区融合本土文化元素,提升游客体验感。室内恒温游泳池、保龄球馆等设施对标国际标准,凸显差异化竞争优势。 四、政策支持与市场前景 邵东县已将该项目纳入年度重点工程清单,提供土地、税收等配套政策支持。市场调研表明,随着区域交通网络完善和文旅资源开发,高端住宿需求逐年上升,项目运营后预期客源稳定,投资回报周期合理。
2025-08-28
-
北塔公园绿地项目启动 打造临江文旅新地标
作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北塔公园近日正式启动建设。该项目采用合资合作模式,总投资额420万美元,规划面积15.3公顷,将融合教育、文化、休闲功能,构建六大主题功能区与九大特色景观,成为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载体。 一、项目规划凸显生态与人文融合 北塔公园位于临江市滨江带,设计以"山水城林"为理念,通过分级绿化系统串联各功能区。入口广场区设置立体花坛与光影喷泉;核心文化区保留历史建筑构件,结合现代展陈技术呈现地域文化;儿童活动区引入无动力设施与自然教育课堂;滨江休闲区打造亲水平台与观景长廊。 二、九大景点承载多元文化内涵 "铁庆长风"景点通过工业遗产雕塑群展现城市发展史;"涵远知春"园林采用传统造园手法,种植逾百种本土植物;"古颐铭志"区域修复清代碑刻遗迹,配套AR互动解说系统;"莲池清韵"湿地公园兼具水质净化与生态科普功能。夜间灯光工程将联动各景点形成光影景观带。 三、政企协作创新投资运营模式 临江市政府通过土地作价入股方式参与建设,社会资本方负责设施建设与后期运营。双方约定前五年收益用于公园维护升级,后期按比例分成。项目配套建设智慧管理系统,实现能耗监测、人流量预警等数字化管理。 四、综合效益评估与区域联动 专业机构预测,项目建成后年接待游客量可达50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文创产业集聚发展。公园西侧预留地块计划引入社会资本建设文创产业园,与现有滨江商业体形成文旅联动效应。临江市已将该项目纳入年度重点工程清单,相关配套道路改造工程同步实施。 目前,项目已完成地质勘测与方案评审,施工团队正进行场地平整工作。建成后的北塔公园将成为集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城市会客厅,进一步优化临江市投资环境与宜居指数。
2025-08-27
-
洞口县经开区打造红薯精粉全产业链招商项目
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升级,洞口县经开区通过招商引资启动特色红薯精粉开发加工项目,计划以合资或合作方式引入社会资本,构建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项目聚焦红薯品种改良与精深加工,旨在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区域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项目定位与产业基础 洞口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土壤适宜红薯种植,传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2021年当地农业部门推广高淀粉品种,单产提升显著。经开区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集聚优势,配套冷链物流设施完善,为红薯精粉加工提供产业协同条件。 二、核心建设内容 项目规划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广订单农业。加工端将新建淀粉提取生产线,采用离心分离技术提升纯度;同步建设粉丝加工车间,实现副产品综合利用。配套工程包括污水处理系统和智能仓储设施,确保环保与品质双达标。 三、市场前景分析 红薯淀粉在食品、医药等领域需求年均增长,2022年国内市场规模已突破百亿元。洞口县红薯淀粉因黏度高、杂质少,在华南市场具有口碑优势。项目投产后可填补周边区域精加工产能缺口,辐射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市场。 四、政策支持与效益预期 项目纳入县域特色农业扶持清单,享受土地流转补贴与税收减免。经测算,达产后年消耗原料红薯可实现种植户亩均增收,同时创造百余个就业岗位。精淀粉产品将通过绿色认证,助力打造地理标志品牌。 五、投资合作方向 优先引进具备农产品深加工经验的投资方,重点合作领域包括:种植技术研发、生产线自动化改造、冷链仓储建设等。经开区提供"一站式"审批服务,保障项目落地效率。目前已完成地块平整与电网改造前期工作。
2025-08-27
-
洞口县水东乡打造肉牛全产业链招商引资项目
洞口县水东乡依托当地农业资源优势,通过招商引资推动肉牛养殖加工全产业链发展。项目以合资、合作模式吸引投资,计划扩大现有养牛基地规模,开发万亩草场资源,并建设精深加工生产线,形成“公司+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助力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 一、项目背景与区位优势 洞口县位于农业资源富集区域,水东乡拥有天然草场与畜牧养殖传统。高坡金牛农产品公司现有养牛场为基础,具备规模化扩产条件。当地气候适宜牧草种植,政策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为项目落地提供保障。 二、核心建设内容 1. 养殖规模升级:改造现有牛舍设施,引进优质种牛,年出栏量预计提升至5000头; 2. 草场资源开发:整合1万亩天然草场,配套建设高产人工饲草基地,实现种养循环; 3. 加工产业链延伸:新建屠宰分割、冷链物流及肉制品深加工车间,产品涵盖鲜肉与预制食品; 4. 联农机制构建:通过订单收购、技术培训等方式带动周边农户参与养殖,预计吸纳200户合作。 三、投资模式与效益分析 项目总投资160万美元,采用合资或合作方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设备采购及技术引进。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200万元,直接创造就业岗位150个,间接拉动饲料种植、运输等关联产业发展。 四、政策与市场前景 洞口县将该项目纳入重点农业产业化清单,享受土地流转、税收减免等扶持。国内牛肉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精深加工产品市场潜力显著,项目投产后可辐射周边城市及长三角地区。 五、可持续发展规划 项目采用生态养殖技术,推行粪污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未来计划申报绿色食品认证,打造区域性肉牛品牌,形成“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
2025-08-27
-
邵东经开区打造现代中药产业链招商引资新标杆
邵东经济开发区通过招商引资推动现代中药高技术产业链建设,以龙头企业带动骨干企业协同发展,构建从种植到销售的标准化产业体系。项目聚焦金银花、玉竹等特色药材深加工,引入合资模式提升技术能级,为区域大健康产业注入新动能。 一、产业基础与项目规划 邵东市依托廉桥中药材市场传统优势,整合湘中制药等企业资源,形成以生物医药为核心的高技术产业集群。2023年启动的绿地投资项目重点建设智能化生产基地,通过合资引进国际先进提取工艺,提升玉竹多糖等有效成分的产业化水平。 二、技术创新与标准体系建设 项目联合科研机构开发药材基因组培技术,在流泽镇建立金银花GAP认证基地。长城生物采用超临界CO₂萃取设备,使红豆杉紫杉醇提取效率提升30%。松龄堂中药饮片生产线通过欧盟GMP认证,推动邵东药材进入国际供应链。 三、三产融合与市场拓展 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在斫曹乡建成5000亩标准化种植示范区。玉新药业开发的药食同源产品线,年加工鲜玉竹超2万吨。廉桥医药数字化交易平台实现全国药材价格指数实时发布,2024年交易额突破80亿元。 四、政策支持与可持续发展 邵阳市出台专项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研发补贴,经开区配套建设质检中心和冷链物流园。项目严格遵循生态保护红线,采用循环水处理系统实现废水零排放,获评省级绿色制造示范单位。目前产业链已带动周边12个乡镇就业超1.2万人。
2025-08-26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